《随园诗话》是清代文学家袁枚的著作,它以其全面系统地总结和概括了唐宋以来诗论的成就而闻名于世。全书包括前后言、诗话一百则和题跋。以下是《随园诗话》中的一段原文及翻译。

原文:

七言诗,亦谓之七言律。律者,法度也。与五言之律同。盖言七言者,谓其韵多于五言也。五言每章四韵,七言每章五韵。然五言长于一《句》、一《断》之中,七言长于一篇、一章之内。自初唐至盛唐,盖未尝见注意也。盛唐之后,张九龄等始以《观书有感》《枫桥夜泊》等篇为确立。自而推之至于安史之乱,惟杨炯《燕诗》及尹焞《别赋》,虽刻意自成章句,亦多拘于声律矣。元和中,翰林陈陶自以《酹江月》为七言始。而至御史张籍之《楚王台》、杨万里之《白雪歌送武》则深化其意味矣。而自海底歌》以后,盖无事论其源流。然今古之人,多不知七言之味,至于释《羊车怨》及苏轼《蝶恋花》,则转嫌其多,是以章句与声调为贵矣。彼七言之真,神游物外,所谓凝神默念,感静遐思者耳。

翻译:

七言诗,也称为七言律诗。所谓律,即是指诗的格律规定。与五言律诗相似。所谓七言,意即其中的韵脚较五言更多。五言诗每节四个韵脚,而七言诗每节则有五个韵脚。然而,五言诗更适合于单节或断句,而七言诗更适合于整篇或整章。从初唐到盛唐时期,并没有太多关注这一点。直到盛唐时期之后,张九龄等人开始以《观书有感》《枫桥夜泊》等篇为确立。再者,到了安史之乱时期,即使像杨炯的《燕诗》和尹焞的《别赋》这样刻意自成章句的作品,也大多束缚于韵律规定。到了元和时期,翰林陈陶将《酹江月》视为七言的开篇。直至御史张籍的《楚王台》、杨万里的《白雪歌送武》则更加深刻地寓意其中。然而自《海底歌》之后,关于七言诗的渊源及发展,似乎就鲜有人论及。然而今古之人多数对七言诗的韵味并不甚了解,直至释《羊车怨》和苏轼的《蝶恋花》之后,人们反而嫌七言太过华丽,所以注重的更多是章句的组织和声调的安排。然而真正的七言诗,乃是灵魂在物外的徜徉,也就是所谓的凝神默念,感受宁静远思的作品。

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解答疑惑。

免责声明:本网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,若侵犯了您的权益,请联系我们处理,谢谢!联系QQ:2760375052

分享:

扫一扫在手机阅读、分享本文

小瑛

这家伙太懒。。。

  • 暂无未发布任何投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