苏东坡劝学的翻译与解析

苏东坡(苏轼)作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巨匠之一,他的《答谢潘功书》中的“苏东坡劝学”一文,被誉为中国古代散文的经典之作。以下是这篇文章的翻译与解析:

苏东坡劝学

余读《易传》,顾颉刚注,且自恋慕于颉刚之学。时在上元,颉刚自江西来见,入寓,一日,风雨大作,余邀颉刚共宿,供以《周易》、《尚书》、《国语》。颉刚雅善《易》,说余曰:“学者不可以小略见之。”余曰:“《易》之大略,岂可言乎?”颉刚曰:“然。《易》大略,其为道也一矣;其为德也一矣;其为器也一矣;其为应也一矣。四一而成,一而化之,岂不大矣哉?”

余默然,不知所谓也。至寒食日,郭文谦至,见颉刚,颉刚曰:“吾欲舍书而从官矣。”文谦曰:“苟可以济世,弃书亦可矣。”余请辞颉刚。颉刚曰:“子乐学,我喜官。”予辞文谦,文谦见不然,因之两不得已。颉刚复游州,文谦相随。

余问颉刚曰:“学者必有以致用者乎?”颉刚曰:“然。”余曰:“然则《易》何为?”颉刚曰:“《易》之为道德器应也,非必致用之学也。”余曰:“何为致用?”颉刚曰:“居。”余曰:“何为不居?”曰:“动。”余曰:“何谓动?”曰:“虑。”余曰:“何为虑?”曰:“愚忧。”余曰:“愚忧何如?”曰:“灭身。”余默然,颉刚乃自笑曰:“学者何如子为愚忧乎?”余笑而无以应。

颉刚曰:“善学者,不饮食不知味,不寝不知梦,几三日而亡其知,然后可以学也。”余曰:“善学者之为学也,以是耶?”颉刚曰:“不然。夫学也者,实心体大略,辨明圣贤之道,然后可以得之。今夫子固当之矣。”余曰:“然则何为?”颉刚曰:“愚忧。”余曰:“夫子何忧?”颉刚曰:“恐泥车之敝,况学乎?”

余默然,蹋青莎而笑曰:“学者何忧?学者如愚忧,何者?愚忧与国同亡也。”

翻译与解析:

苏东坡劝学:

我正在阅读《易经注》,这本书是由颉刚所注释的,并且我自己也对颉刚的学说感到自豪。当时我在上元,颉刚从江西来见我,住在我的寓所。有一天,风雨大作,我邀请颉刚与我共宿,并提供了《周易》、《尚书》和《国语》等书籍给他。颉刚精通《易经》,他对我说:“学者不能只是粗略地看待学问。”我回答说:“《易经》的大略,又怎么能说得清楚呢?”颉刚说:“是啊,《易经》的大略就是它的道是一的;它的德是一的;它的器是一的;它的应是一的。这四个一组成了一体,一体又经过化变,岂不是非常伟大吗?”

我默然不语,不知道他是什么意思。到了寒食节,郭文谦来找我,见到了颉刚。颉刚告诉文谦说:“我想要舍弃书本而从政了。”文谦说:“只要能够造福社会,放弃书本也是可以的。”我向颉刚请辞。颉刚说:“你喜欢学习,我喜欢从政。”我向文谦请辞,文谦见我不情愿,于是我们三个都被迫无奈地作罢。颉刚又返回游州,文谦随行。

我问颉刚:“学者必然要有所用吗?”颉刚说:“是的。”我接着问:“那么《易经》是什么意思呢?”颉刚说:“《易经》所表达的是道、德、器、应,而不是必然要有所用。”我说:“什么是所用?”颉刚说:“居。”我问:“什么是不居?”他说:“动。”我问:“什么是动?”他说:“虑。”我再问:“什么是虑?”他说:“愚忧。”我又问:“愚忧是怎么回事?”他说:“灭身。”我默然不语,颉

免责声明:本网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,若侵犯了您的权益,请联系我们处理,谢谢!联系QQ:2760375052

分享:

扫一扫在手机阅读、分享本文

名思

这家伙太懒。。。

  • 暂无未发布任何投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