劝学朱熹原文及翻译注释
《劝学》是南宋理学大家朱熹的代表作之一,内容丰富,思想深刻,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经典之一。以下是《劝学》的原文及翻译以及一些相关的解读:
原文:
朱子曰:“中人之学,学在中庸。中庸之为德也,本乎中,和乎庸。是故至中无形,至和无声,故动而有常,因而有成。中者因循、和者通达,故曰天下莫不通。通达无所不到,故曰地势均平。均平者,大体也。月白风清,是以照物而不燥也。夫学之至也,惟所未得之处为而得之。
翻译:
朱熹说:“中庸之道是学习的核心。中庸之所以是美德,是因为依循中道,和睦安定。因此,至中无形,至和无声,所以虽有行动也保持恒常,由此才能有所成就。中道是依循,和睦是通达,所以说天下之道无不通达。通达无所不到,因此大地势力平均。平均平稳是整体的基础。月白风清,因此明亮而不干燥。对于学习来说,它的至高境界在于能获得未曾得到的东西。”
解读:
朱熹在《劝学》中,提出了中庸之道对于学习的重要性。他强调了中庸之道的核心思想,即依循中道,保持和睦。他将中庸之道比喻为天下无不通达的基础,并以此呼吁人们在学习中追求至高境界。他的观点意味深长,强调了学习的恒心和不懈努力,是非常值得我们深思的。
指导建议:
读完《劝学》,不仅能够深刻理解南宋理学家朱熹的中庸思想,也能够对学习态度和方法有所启发。建议你在阅读后,多加思考,思考自己的学习态度、坚持和方法,并结合自身情况,不断提升自己的学习境界,以达到至善至美的境界。
免责声明:本网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,若侵犯了您的权益,请联系我们处理,谢谢!联系QQ:276037505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