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江南水乡的一个小村落里,有一位名叫林清的少年,他对古诗词有着浓厚的兴趣。每当夕阳西下,他便独自一人坐在村边的小河旁,手捧一本《唐诗三百首》,低声吟诵。他的声音清脆悦耳,仿佛能穿越时空,与千年前的诗人对话。

一天傍晚,林清如往常一样来到河边,却发现河面上漂来一只小舟,舟上坐着一位老渔夫,正悠然自得地唱着渔歌。林清被这歌声吸引,便走上前去,与老渔夫攀谈起来。老渔夫名叫张伯,是村里的老渔民,他告诉林清,自己最喜欢的一首诗便是张志和的《渔歌子》。

林清听后,便将《渔歌子》背诵给张伯听:“西塞山前白鹭飞,桃花流水鳜鱼肥。青箬笠,绿蓑衣,斜风细雨不须归。”张伯听得入神,连连点头称赞。他告诉林清,这首诗描绘的正是他平日里捕鱼的情景,诗中的意境与他心中的渔村生活不谋而合。

自那以后,林清便常常与张伯一起出船捕鱼,两人在船上谈诗论道,好不快活。林清也从张伯那里学到了许多关于渔村生活的知识,他的诗词创作也因此更加生动和贴近生活。

好景不长,村里的河流因为上游工厂的污染而变得浑浊不堪,鱼儿也渐渐少了。张伯的渔船再也无法像以前那样满载而归,他的脸上也失去了往日的笑容。林清看在眼里,急在心里,他决定要为村里的河流做些什么。

林清利用自己的文学知识,写了一篇关于环境保护的文章,发表在当地的报纸上。他组织村里的孩子们一起清理河边的垃圾,并向村民们宣传环保的重要性。在他的努力下,村民们开始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,上游的工厂也被迫采取了环保措施。

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,河流的水质逐渐恢复了清澈,鱼儿也重新回到了河中。张伯的渔船再次满载而归,他的歌声也再次在河面上飘荡。林清站在河边,望着张伯的渔船,心中充满了喜悦。他知道,这一切的改变都离不开文学的力量,是文学让他懂得了如何去关爱和保护这片美丽的土地。

从此,林清更加热爱文学,他相信,文学不仅能够陶冶情操,能够改变世界。每当他吟诵《渔歌子》时,心中总会涌现出无限的感慨和希望,他知道,这便是文学的魅力所在。

免责声明:本网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,若侵犯了您的权益,请联系我们处理,谢谢!联系QQ:2760375052

分享:

扫一扫在手机阅读、分享本文

翎蕙

这家伙太懒。。。

  • 暂无未发布任何投稿。